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电子书)
发布时间:2025-01-09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内容介绍
为第四作者;以及2008年第二期《农机化研究》上的“反铲式挖泥船反铲装置的理论分析与动态仿真”,为第三作者。他主编的教材有:2001年12月出版的《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2002年10月出版的《机床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以及2002年12月出版的《金属工艺学实习报告》(参编)。
主要讲授常用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等内容。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具有分析机械运动和动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知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机电设备概论、液压与气动、电气及PLC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
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扩充金工实习内容。组织职工的教学活动,如试讲、教学经验交流,外校学习参观等,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实习指导人员的教学指导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开设技术基础课的学习。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内容简介
1、《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金工教学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材之一,以“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为主题,遵循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要求与改革指南,旨在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提供系统学习与实践的指导。
2、首先,机械工程材料篇涵盖了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碳素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涂料及润滑材料等内容,为后续的机械加工及装配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毛坯生产篇则深入探讨了铸造、铸压、焊接等基本工艺,为机械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内容涵盖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分类、成分、组织及性能特征,材料改性原理及方法,工程设计中构件选材与制造加工工艺路线安排,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工艺性能,以及机械工业中的成形工艺过程及其技术特点和应用等。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热加工工艺基础内容简介
1、本书共分7章,内容涵盖了铸造、金属塑性成形、焊接与切割、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成形、热加工工艺自动化、毛坯选择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等。其中,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章节是学习其他热加工工艺的基础,若已学习工程材料课程,此章可略过。
2、以2003年《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和2005年《机械工程材料成形技术》教材为基础,针对高校机械专业学科调整及教学需求,《热加工工艺基础》教材经过重新编排与精简,以满足基础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平衡。其内容聚焦于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毛坯成形方法、工艺设计和结构构思,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
3、本书主要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它以详尽、准确的方式介绍了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热处理、铸造、焊接等重要加工技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机械制造基础教育平台。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员,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4、《机械工程材料与加工工艺》一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工程领域的关键知识。首先,书中详细阐述了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深入探讨了金属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热处理工艺的最新进展。通过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掌握材料选择与应用的基础,了解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适用范围。
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机械基础类课程
1、机械设计基础(原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参考学时范围:110一130学时,含课程设计课内学时30学时左右)此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教育,包括零件设计、系统设计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学生能够理解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考虑因素,并学会如何应用机械原理与设计原则进行创新性设计。
2、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标准和方法。教学时长建议为50至70学时,此期间学生将学习到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为后续深入学习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类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电路课程是电工类课程中的重头戏,通常需要130至160学时的学习时间,旨在深入讲解电路理论与实际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涉及70至80学时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它们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高等数学课程作为工科本科的基础课程,其参考学时范围在190至210学时之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论与实践应用,掌握微积分、多元函数等核心概念的平台。线性代数课程的参考学时范围为32至36学时,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基本概念,培养其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5、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化学类课程 普通化学,参考学时范围为70-80学时。无机化学,参考学时范围为120一130学时。分析化学,参考学时范围约为110学时左右。有机化学,第一门参考学时范围为130一140学时。有机化学,第二门参考学时范围为70一80学时。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上)内容简介
1、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由9章组成,内容包括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论、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基础、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材料的连接技术、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高分子材料的成形工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等。
2、这本教材是基于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系列,由齐乐华主编的《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和杨方主编的《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同一出版社)的内容编撰而成。它在总结近年来的教学革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旨在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3、《机械制造基础(上)》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国内多所院校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结合各自学校教学大纲内容和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而编写的。本教材共十章。
4、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及分析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全书内容包括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毛坯成形方法三个模块共十个课题。
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是一本按照国家教委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小组1986年制订的标准以及在特定教材基础上编写的专著。该书共包含十一章内容,全面涵盖了从切削加工概论、数控机床加工、各种表面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概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到特种加工等主题。